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咨询 > 正文

学习临床思维的培养方法,思考中医临床思维的建设之路 ——《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师资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体悟

时间:2019-08-09 11:01:50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2019525-26日,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我校临床医学类青年教师参加了《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师资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学习。培训主题分别为:1、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应用;2、形成性评价的理解和应用;3OSCE的设计与实施;4、临床医学模拟课程的建设。在为期2天的培训中,主讲嘉宾们切实贴合临床教学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倾囊相授,介绍了各自医院具体的实用方法、经验分享,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扩大培训受益面,深化培训成果,中心邀请针灸骨伤学院中医伤科教研室周广文老师作为参训青年教师代表,撰写了系列文章,简要介绍本次培训的内容、收获与感受,按主题共分为四篇,以便各位感兴趣的老师学习了解。

 

 

一.   课堂教育培养临床思维的模式借鉴与思考

——记《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体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的陈志桥主任团队带来的《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应用》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教学与训练,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组讨论。主讲人组织参会人员分小组讨论,让大家分别从教师学生体制患者四个方面,分析目前医学教育中临床思维欠缺存在的原因。大家在有序的组织之下,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自我的表达,对当前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阶段:观点陈述及案例示范。陈主任提出,标准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从诊断到症状的讲述,然而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首先面对的是病人的症状,如何形成一个准确的诊断,是后续治疗的基础和关键,而形成诊断的逻辑推理过程正是临床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课堂教学里最需要补全的内容,是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最需要掌握的技能。

因此,陈主任以胸痛为例,选取了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请学员们进行临床案例讨论,向大家展示了一堂临床思维的训练课程应该怎么实施。

第一步:课前组织。老师发布课前信给参加病例讨论的学生,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模拟案例和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应的基础知识。(本次培训时略过)

第二步:课堂讨论。在课堂上,以1位老师作为主讲,其他老师配合,将讨论内容分为四幕展示。并将学生分组,充分运用电子化设备进行在线实时沟通。

在第一幕中,教师提供患者的主诉男性,50岁,饮酒后半小时出现胸痛,让大家先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每组组长发言5分钟,回答应该如何问诊,考虑什么诊断。这一个阶段每组学生都会提出非常多的假设,每一种假设,老师都会追问“为什么”,以此来促使学生思考。此后的第二、三、四幕,老师会提供进一步的问诊、体检、辅检内容,请学生通过新获得患者信息,按照“思考-讨论-发言”的模式,一步步缩小可能的诊断范围,最终确诊,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幕展示,引导学生形成从“症状-诊断”的临床思维

通过四幕的安排,层层递进,带领学生形成从症状到诊断的临床思维,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思考-讨论-发言-回答问题的循环,将学生感性的猜想引导到理性的分析之上。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拓展相关知识,使得学生既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也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加深印象。整个过程设计精巧,如果全程实施下来,需要至少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依托于强大的团队协作,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第三阶段:培训小结。陈老师指出组织这样一个教学病例讨论,需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并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这个课程的设置不同于传统的PBL教学,是分步给出信息,每一幕都有选择性的提供一部分信息,并请同学们根据有限的信息进行讨论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及时反馈,带领大家逐渐深入。整个过程类似“破案”的解密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其保持的悬疑感,使得参与的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将知识点贯穿在解密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不知之间学习知识。

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我充分体会到了精巧的教学设计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也看到了团队力量的强大。我注意到,陈主任讲述的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以西医临床的疾病、诊断为基础,但是没有人指出中医辨证应该如何培养。而我觉得,对于一个中医院校的学生,在临床中除了需要掌握现代西医临床疾病的知识,如何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是应该掌握的内容,而如何通过这样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将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的思维交给学生,这应该是我们中医院校的教师应该思考和予以实践的方向。希望以后能通过跟其他老师的交流、合作,逐步摸索中中医的临床思维培养之路,并有一天也能够推广出去,促进中医临床思维的教学改革。

                                                                    

撰稿人:针灸骨伤学院 中医伤科教研室  周广文(讲师)

 

上一条:二、Mini-CEX的理解与运用——记《形成性评价的理解和应用》学习体 下一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教学设计点评活动

关闭